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淮阳人的故都梦——我的中原梦系列之一

发布时间:2013-5-3 9:02:24

      4月25日《河南日报》推出“我的中原梦”——让精神载着梦想飞
      ●实现中原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厚重的中原文化、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原梦的宝贵财富
      ●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都是实现中原梦的内生驱动力
      “去年,在‘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评选中,淮阳位列第一,这说明淮阳寻宗文化影响越来越大了。”4月23日傍晚,周口市散文学会副主席董素芝照例到淮阳县羲皇广场散步。对面,就是每年无数人朝拜的太昊陵。
      在民间,淮阳太昊陵被视作伏羲人祖圣地,淮阳当地人更是以此为骄傲。
      提起太昊陵,46岁的董素芝有着比常人更深的感情。她曾在淮阳县博物馆工作10年,之后改做宣传工作,很多活动和太昊陵有关。粗算起来,她与太昊陵近距离接触已有26个年头了。
      “记得我第一次逛太昊陵庙会,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太昊陵前挤满了人,地摊香摊连成片,到处是泥泥狗、布老虎、花棒槌等各类玩具。”
      当初,董素芝对此抱有微词,觉得“太昊陵庙会就是老太太们的盛会”。如今,到太昊陵朝圣者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很多国际学者在每年庙会期间也来探古寻幽,研究古老的东方文明。很多港、澳、台同胞以及侨居国外的华夏子孙,年年组团到此朝拜,以示不忘祖先。
      董素芝渐渐明白,太昊陵内的龙旗、“担经挑”(一种颂扬伏羲功德的原始巫舞)和那风格各异的泥泥狗一起,共同构成了古老风俗,带来了华夏民族古老悠长的文化信息,以及历经沧桑仍绵延不息的文化底蕴。
      董素芝和许多淮阳人一样,开始寻找和描绘淮阳历史文化的轨迹。她写的第一篇关于伏羲文化的文章是《伏羲陵怀古》。10年前,她还与其他人编著了一套淮阳历史文化丛书,而她自己编著的《伟哉羲皇》也是关于伏羲文化的书。她说,下笔前,自己有个“很狂妄的想法”,想要写一本书给那些想了解伏羲文化及太昊陵的人。当然,这源于她和淮阳人的根亲梦。
      为了这个梦,淮阳人一直在努力。当地恢复了太昊陵占地875亩的原有规制。同时,举办了“羲皇故都朝祖会”和“中华姓氏文化节”,此举让淮阳成为声名远播的根亲圣地。如今,淮阳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太昊陵“伏羲祭祀大典”也被列入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淮阳人的梦想更大了。借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淮阳正加紧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造羲皇故都、姓氏文化、根文化等品牌。
      夕阳西下,太昊陵已由满目苍凉的黑白照换成了巍巍壮观的彩照,“这变化浸透了淮阳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寄托着淮阳人的梦想。”董素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