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激活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7-9 19:58:10

  周口市淮阳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太昊陵、平粮台、弦歌台、画卦台、时庄遗址……这里还是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脱贫的对象。如何利用其先天的文物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地方相关部门与国家文物局勠力同心,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脱贫之路。

  四通镇时庄村,淮阳145个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的一个普通村庄。2019年,一个总投资1.6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在此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发现了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文化堆积——时庄遗址。刚开始,村民们对文物并不了解,一心想着抓紧完成考古,好让项目推进。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文物人的讲解宣传逐渐深入人心,村民渐渐认识到:这个遗址不是简单的黄土,而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时庄人的根和魂。到后来,全村非但没有一个人因为考古占地、庄稼受损来要补偿,没有因为不能盖房子而发牢骚,反而自觉主动地配合考古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每每谈到此事都非常自豪:“现在村民们见了外边的人就说时庄遗址,就说文物保护。虽然都是一知半解,但心里就是高兴。可以说,时庄遗址改变了我们村的精神面貌,给我们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这么重要的一个遗址,就在我们时庄村,还以时庄命名,我倍感自豪,自信心油然而生。”

  太昊陵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陵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淮阳区城北1.5公里,是声名远播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几百万人次。太昊陵保护中心主任雷铁梁告诉记者:“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首要的是社会效益。”为让中小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太昊陵围绕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这一主题,开设了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国学文化等六个研学课程,长期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园艺造型、植物学、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2019年,太昊陵共接待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认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益智增能的主题研学基地。

  淮阳还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1934年,为传播马列主义,薛朴若(淮阳安岭镇薛孟庄人)同韩纪文、方绍同等人在淮阳发起创办了豫东书报杂志社。“七七事变”后,薛朴若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创建农救会、妇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儿童团等抗日组织。1938年,淮阳抗日游击队和中共淮阳县委在薛孟庄成立,迅速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淮阳县的红色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文物局鼓励和帮助当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介绍,这几年,镇政府通过拜访抗战老兵、烈士亲属等,收集了一批革命先辈用过的老物件;采访抗战亲历者,整理出437篇反映安岭抗战的文章,梳理出一条鲜活的红色革命轨迹。目前,抗日英烈纪念馆、薛朴若纪念馆正在筹建中。围绕“历史足迹”“峥嵘岁月”“红色记忆”等九个章节和“老区故事”“脱贫路上”“乡村振兴”三项内容,安岭镇正在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为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