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淮阳历史区划简档-夏时期的淮阳

发布时间:2020-7-25 17:47:53

  有人说龙山文化的中晚期,就是中国的夏王朝;有人不同意,据理反驳,争得脸红脖子粗。

  我不是刻板的学者,只是一个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书者,争论与我无关,反正你不信,我信。从年代上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正是属于禹和他儿子启二人的时代。参考颛顼时期的中国疆域,禹管辖下的疆域面积应该是有增无减。特别是大禹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活动,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对东南地区的控制范围。大禹治水,过涂山(今安徽涂山),娶涂山女;积劳成疾的禹,最后死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这些活动都充分说明禹已经在东南地区的建立起了十分有效的实际控制。而启以世袭代替禅让,夺得氏族联盟集团的控制权,建立起奴隶制国家,自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天下权力择贤而传,变成父子相承。

  “夏代中世……政治中心似在今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之间。”①顾颉刚和史念海先生没有对夏王朝早期的活动区域给出结论,但他们明确地把夏中期的活动范围定在了鲁、冀、豫之间。并认为,夏晚期才开始西迁。《中国疆域沿革史》说:“夏之晚年,其政治中心……在今河南巩、洛以至河东一带,……至于其西徙原因可以猜测者,或因黄河泛滥不能安居,或因东夷之侵陵皆未可知,但非举族西迁,东方仍有孓遗。”②

  夏时,陈地的宛丘古城,仍然由黄帝的后人聚族而居,仍是夏王朝在豫州东部的一处重要堡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戴德在《大戴礼·少间篇》说:“禹受命乃迁邑姚姓于陈。”姚姓,舜帝后人中的重要一支,舜帝生于姚墟,而得姚姓。我搞不明白戴德为什么说:禹“受命”,乃迁邑姚姓于陈。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他还要受谁之命,以封舜后呢?但不管怎么说,这段话给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夏王朝的时候,在淮阳一带居住的属舜帝后人中,姚姓的那一支。

  夏启晚年,生活腐化沉迷酒色,疏于朝政。启死后,刚刚施行家天下的夏王朝就发生内讧,五子争位。太康虽然夺得帝位,但国力已大不如前。太康酷爱打猎,喜欢饮宴,军国大事撂荒不理。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也就是神话中哪个射日的英雄,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他乘太康打猎数月不归的机会,把他挡在外面,篡夺了夏的天下,“因夏民以代夏政”③。太康落荒而逃,一直跑到阳夏(夏时属戈地,今太康县)筑城而居,后卒葬于此,太康县亦因此得名。太康出逃后,其弟仲康,做了后羿的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赶走了相,自己堂而皇之地登上帝位。后羿称帝后,自以为箭术高强,无人能敌,便不修民事,沉醉玩乐,把军国大事统统交给韩浞处理,“卒致依样画葫芦,以其所取夏之天下归于韩浞;浞并妻其妃妾,生子浇及豷。”④韩浞比后羿做的更绝,他不仅联合后羿的“家众”干掉后羿,还把他的肉煮煮,给后羿的孩子吃,子不忍食,韩浞以此为借口将他们杀害。剿灭完后患,韩浞又一股脑地将后羿的妃妾收入内室,还让她们给自己生了两个儿子:浇和豷。事后看,当初嫦娥背弃不靠谱的后羿,升仙而去,竟是何等地具有前瞻性。

  夏后相被后羿赶出后,投奔斟鄩氏。韩浞命儿子浇,灭斟灌、斟鄩二氏,杀夏后相。相的妃子有仍氏后缗已身怀六甲,她从墙洞里爬出去,跑回了自己的娘家,并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从小聪明过人,长大后在有仍氏那里做牧正,手下拥有五百余人的一旅之众,管辖方圆十里的地盘,一面畜牧耕织,一面练兵习武。为避开浇的追杀,少康又逃到更远的有虞(今河南虞城)。有虞君主虞思任他为庖正,并把两个姚姓女子送给他为妻,还封给他纶邑。少康召集夏王朝被打散的旧部,借助老臣靡的辅佐,励精图治,做好了复国前的期准备工作。他派女艾深入浇的内部刺探情报,女艾成为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女间谍。他又派自己的儿子季杼先去攻打豷治理下的戈地,这里相对较弱,易于取得突破。古书记载,戈地在宋、郑之间。从今天看,戈地就是今天河南太康,是淮阳的北邻,距离新发现的石庄村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更近在咫尺。季杼的军事行动有没有得到淮阳方面的支持,史料没有记载,不从得出什么肯定的结论,但后来戈地多属陈地管辖倒是事实。“戈地与陈地同处于夏朝的中心地带——豫州之域。戈地自周朝之初起,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一直隶属于陈(淮阳)。”⑤

  党羽尽除,万事俱备,少康才亲率大军从自己的根据地纶(今河南虞城县)出发,讨伐浇。传说中,浇天生蛮力,可以陆地行舟,这也是少康最后才对其进行诛灭的原因。浇负隅顽抗,终究还是大势已去,以失败告终。少康杀死浇,在失去政权三十多年后,重新恢复夏朝,史称“少康中兴”。从太康失国这三、四十年看,夏王朝内部的联系并不是十分严密,首先,无论是后羿,还是韩浞,夺得政权后,并没有急于发动对所有夏王朝所封君主国的攻击,和占领;同样,那些同姓的,或异姓的君主们也没有对帝王失国表现出过分热情的关注,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淡定的让人不可思议。

  根据顾颉刚、史念海先生的考证,夏中世时的中心在鲁、冀、豫三省交界处,淮阳正在这个范围内。以平粮台古城的规模和形制,无论修筑他所需要的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他所能发挥出的极强的防御能力,在当时的中国疆域内都绝非一般小国所能企及,亦非一般国力所能够达到,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里应该是夏王朝在古豫州东部地区“孑遗”的重要战略据点之一。

  夏都西迁后,平粮台古城的高城深沟,淮阳地区的人多物丰,陈地凌然不可侵犯的超强实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威慑作用。这里成为夏王朝屹立在东方的一面旗子。

  ①、②《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著,《顾颉刚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出版,第16页

  ③《史记索隐》唐·司马贞著,

  ④《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著,《顾颉刚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出版,第14页

  ⑤《陈国史》张进贤、张继华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第45页

  信息来源:范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