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经济联络

城乡振兴美美与共河南周口淮阳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越来越深

发布时间:2020-8-31 19:22:26

  2019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各景区(点)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达1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综合收入58.67亿元,同比增长3%。旅游经济在当地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越来越深。

  乡村旅游发展让人们找到乡愁归宿,同时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淮阳样板”增添了新的动力。

  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2019年5月9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淮阳县脱贫摘帽;2019年12月,淮阳顺利撤县设区。“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带动发展,让淮阳百姓尝到甜头。农忙之余,茶余饭后,在淮阳城区乡村街头游园、文化广场、田间地头、村边小道,随处可见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舞蹈的身影。有颂扬伏羲、女娲盛世功绩的“担经挑”,也有现代广场舞。他们从乡村“地上”舞台跳到城市“大台”,城乡互动,800余支各类舞蹈队展现出文化娱乐活动的活跃氛围。

  淮阳区全面推进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建设。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淮阳区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国家级文化馆、图书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及配套建设。2017年,区财政投入1351万元,完善提升建设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室,建成淮阳区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基层读者24小时可登录查阅两馆及文化站信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018年,区财政投资1.2亿元,按照“八个一”标准打造467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入 921.65万元,全面推进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阵地、文化享受有场所,文明新风推进有载体。

  全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结合村史文化,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戏曲歌舞、体育比赛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服务中心等融合建设,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如白楼镇的打花棍、新站镇的高跷,曹河乡的竹马、旱船,王店乡的担经挑,豆门乡的舞狮,郑集的舞龙等。让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热闹起来,农村生活中的文化味儿浓起来。

  淮阳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让城市更美好、让乡村更兴旺,也是文旅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体现。当前,“龙湖赏荷旅游月”“老家河南·五朵金花”协作体、“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建设”及“河南省省长尹弘到周口市淮阳区调研”等事记,为促进淮阳文旅深度融合迈上新台阶提供新机遇,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将淮阳本土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根植淮阳大地富饶的沃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城乡村传统文化和谐顺畅,释放出淮阳古色古香的内涵美,脱贫致富奔小康,路子选对了,我们就要坚持走下去,让人民群众走近和享受‘诗和远方’。”周口市政协副主席、淮阳区委书记马明超说。

  信息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