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春秋时期的淮阳

发布时间:2020-9-23 9:57:15

  东周时的淮阳

  周幽王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反把自己耍成了大喊“狼来了”的大男孩,身亡国丧。今天有人翻出古老的竹书信誓旦旦地为幽王翻案:竹简只讲到幽王欲主动进攻外戚封地申国(今河南南阳北),并未记载烽火戏诸侯,这故事压根就是假的。但翻案者忽视一个重要细节,废太子宜臼当时就住在申地,幽王进攻申地明摆是冲太子宜臼去的。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无非是要立嬖妃褒姒(bao si)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以承继大统博褒姒欢心。废既废了,还要赶尽杀绝,如此重色轻国,绝情绝义,显然比玩烽火更过分,更没底线。幽王死后,大臣们推举废太子宜臼在申地即位,乃周平王。镐京被毁,国土被占,公元前770年,太子宜臼在河南南阳的申地登基,顺势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朝的政治舞台从陕西搬到了河南,这便是东周的开始。此后亦谓“成周”;而定都镐京时期,则被称作“宗周”。

  东周,只是周朝的一个阶段,但从时间上看,通常他又被历史学家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战国。历史虽然常板着面孔生硬无比,但也总因些许意外与巧合,表现出可爱、幽默的一面,比如,当我们以舜帝后人为主线考察东周历史的时候,忽然发现,他竟然亦可分为两个时期,并可以相对应地用两个国家来代表之,即陈国和齐国,他们分别对应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下面我们不妨分别介绍一下河南淮阳的陈国,与山东临淄的齐国:

  1.春秋时期的陈国

  东周最大的特点就是诸侯国先后崛起,而周王室日渐衰落,老虎成病猫,猴子称霸王。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在哪?有几种说法,并一直争论到今天,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纠结,一言蔽之,小国林立,相互不服,相互征讨为主线的时期,是春秋;经过几百年的相互征讨,华夏最后只剩下五个国家时,就是战国的前夜了;这时候一个强国祸起萧墙,被三位大臣分割成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就正式进入七国争雄的时代,也就基本进入到了战国时期。

  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和伯服一起被杀,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在诸侯面前大跌眼镜,屡被轻视。春秋初期,周王朝还心存理想,试图扭转被动局面,恢复周天子的威严。郑庄公在周王室失宠后,居然派人抢割了王室的麦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亲率王师,并调集陈国、蔡国和卫国的部队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郑国。郑庄公在繻(ru)葛(今天河南省长葛市北)与王师公然对抗。陈国虽然派员参战,但国内正面临动乱,人心不稳,战斗力并不强,其他各国也只是乌合,并无真正的战斗力,在郑庄公“鱼丽之阵”的攻击下,陈军最先遭到郑大夫曼伯指挥的右军的进攻,陈军一触即溃,联军遂解体,周桓王亦身负箭伤,仓惶而逃。周天子自此更是颜面尽丢,权威皆失。

  愈是列强环视,外患频频,愈是频频内耗,自毁江山。公元前707年,陈国执政大臣佗(亦名“五父”)弑太子免自立,史称陈厉公,即陈公子完的父亲。七年后,陈佗的异母兄弟跃、林、杵臼,合谋杀死厉公,跃即位王位。跃短命,仅在位五个月,未获谥号;跃死后,其弟林接任,于公元前693年病逝,在位七年,是为庄公;林死后,其弟杵臼即位,即宣公。陈宣公在位四十五年,算得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诸侯王,但老年的宣公宠信年轻妃子姬,并为讨好嬖(bi)妃,废长子御寇,立姬的儿子妫款为太子。御寇崇敬陈公子完的品德,时常登门向他讨教,一个是被自己弑杀的陈厉公的儿子,一个是被自己废掉的旧太子,两个人频繁往来,引起陈宣公的猜忌。公元前672年,陈宣公杀废太子御寇,陈公子完闻讯担心内乱祸及自己,便携带家眷与颛孙一起逃往齐国。

  陈第一次亡国:

  公元前599年,陈国司马夏徵舒弑杀陈灵公,自立为君,楚庄王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陈国。夏徵舒被车裂,首级悬于陈城栗门,陈国第一次亡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楚大夫申叔认为夏徵舒弑君已经受到惩罚,楚国强行灭掉陈国的行为有失公允,这就好比别人的牛践踏了你的庄稼,你居然以此为由抢夺别人的耕牛,这便是“蹊田夺牛”典故的由来。楚庄王接受申叔的意见,迎立逃往晋国的公子午为陈君,是为陈成公。陈国得以恢复,但国力显已远非昔比。

  陈第二次亡国:

  陈成公在位三十年,育四子:弱、招、过、黄。弱继承王位,即陈国第十六世、第二十二位君主,陈哀公。而二公子过,则是陈国历史中少有的凶险奸诈之徒,只是史乘中少有人论及而已,陈第二次亡国就是因他而起。哀公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悼、二子留、三子胜,长子悼为太子。哀公晚年意欲立二子留为太子,遂让担任陈国司徒的弟弟招、和三弟过担任见证,司徒招却自作主张将太子悼杀害。哀公悲愤不已,欲追究招滥杀之罪。司徒招发兵围困王宫,逼哀公自杀,拥立留为国君,并派大夫干征师去楚国报告陈国立君之事。三公子胜,不满叔叔滥杀,亦带领悼的儿子吴赶往楚国向楚灵王爆料真相。楚灵王闻讯大怒,斩杀干征师,公元前533年,楚灵王派自己的幺弟弃疾帅军讨伐问罪,公孙吴随军返回陈国。司徒招为推卸责任,将弟弟过作为替罪羊杀死,并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向楚灵王献媚。司徒招扶持的陈国新君,留,匆匆逃奔郑国(在位五个月),因他以陈为氏,以留为名,所以他定居的地方就成为今天河南开封的陈留县。公子吴,先避难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城),后逃亡晋国。陈国改为楚国的县,弃疾被任命为陈公,镇守陈地,增固陈城。同年,楚灵公来到淮阳,在陈地接受鲁、宋、郑、卫等国大夫的朝会。

  两年后,楚灵王将蔡国国君召至郢都,加以杀害,任命弃疾为蔡公,平定蔡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戮杀蔡国大夫观起,不想竟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直至丢了小天下和小命。观起的儿子观从为了替父报仇,施展一系列离间计,和谋略,利用楚灵王长期盘桓乾溪(今安徽亳州市东南)的机会,在京城杀死太子禄,拥立灵公的三弟子比为王(楚初王),任命四弟子晰为令尹、幺弟弃疾为司马。这一切安排妥当,观从又赶到乾溪对灵王身边的人说,现在楚国已经有了新国王,你们现在回去投效,还能恢复过去的官职、田产,回去晚了就要被流放。众随从立即作鸟兽散,昔日骄奢淫逸,暴虐狂戾的楚灵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客死他乡的下场。

  公元前529年,弃疾率领陈、蔡、不羹、许、叶人马潜回郢都,但他并不急于进城,而是安排手下和船民到处散布谣言,说楚灵王已经回到了郢都,要进行清算,又派手下得力干将曼成然去恐吓两个哥哥,于是,“初王及子晰遂自杀。丙辰,弃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为了向天下诸侯示好,楚平王兑现承诺,同意陈、蔡复国。被灭五年后,陈国、蔡国复立,陈国迎回逃亡晋国的公孙吴,立为国君,即陈惠公。据《陈国史》作者张进贤老师考证:陈惠公为陈国第十八世,第二十四位王。

  第三次亡国:

  陈国第三次亡国之前,正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叱咤中国历史舞台的时候,那人便是伍子胥,吴、楚征战也就成为陈国最终彻底灭亡的大背景,所以必须不吝笔墨做一些交代。作为一国君主,忠奸不分,往往比暴虐嗜杀危害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平王在令楚国衰落进程中的贡献反比楚灵王更大的原因。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谗言,将从秦国迎回的儿媳孟赢掉包,据为己有,还竟因此更加宠信费无忌。担心太子以后对自己不利,费无忌离间平王和太子的关系,太子被发往边地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戍守;费无忌仍不放手,继续离间,嗾使楚平王除掉太子,和太子太傅吴奢父子。吴奢,和吴尚被杀,吴奢的二子伍子胥随太子建逃往宋国,后到郑国。楚平王将部分留在城父的太子建族人迁往陈国都城淮阳。太子建因谋杀郑定公不成,反在郑国被杀,伍子胥保护太子建的儿子胜潜往吴国。从新郑前往吴越,陈国是必经之路,陈当时虽得以恢复国却沦为楚国附庸,伍子胥过陈地时只能昼伏夜行,历经千难万险,在昭关(安徽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更是急得一夜白头。

  伍子胥到吴国后,首先协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政权,这就是吴王阖闾;接着又帮助阖闾富国强兵,战胜强楚,并一举攻陷楚国都城郢,上演掘墓鞭尸楚平王的历史闹剧。吴、楚争霸,极大削弱了两国国力,但日子最难过的还是夹在其中的那些个寡民小国,左右不是,危机重重。吴国伐陈兵临城下,陈向楚求援,楚昭王带兵亲征,不想昭王中途暴毙,楚国只得退兵,陈被迫倒向吴国。

  公子建的儿子白公胜,从吴国被召回楚国。白公胜自命不凡,一心要为父报仇,最后竟发动叛乱,杀死重臣,囚禁惠王,自立楚王,楚国出现内乱。陈缗公错误判断形势,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趁出国内乱竟主动派兵侵袭楚国领地。后来,楚惠王挖墙逃出,叛乱被叶公沈诸梁征调军队平定,穷途末路的白公胜自缢而死,楚惠王复位。落井下石的陈国立即遭到猛烈报复,公元前478年,楚惠王派公孙朝抢收陈国的麦子,同年七月初八,公孙朝攻破陈城,杀死陈缗公,陈国彻底亡国,沦为出国的一个县。

  徐兆奎、韩光辉合著的《中国地名史话》说“权县是楚武王灭权国置县,即取名权县,为春秋创置第一县。至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才把县制逐渐推行到各自内地,即所谓王畿为县,而在新兼并的边远地区置郡,其面积较县大,但因其地处边远,地广人稀,地位反比县低。”所以《左传·哀公二年》中晋国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在郡县设置的春秋时期,虽有郡县之分,但两者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其二,春秋后期,为了强化王权,县制在内地推广时,县所设立在京畿附近,所以是很多上大夫们的首选,县镇守官员的地位要比郡官要高。

  权县,系公元前738年楚武王熊通灭权国而创立,号称中国第一县;陈县,步其后尘成为全国较早设立的县城之一,据《中国地名史话》所述,陈国设县时间是从第二次亡国算起的。

  信息来源:范闽杰 泛舟随记